查看原文
其他

刘元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哪里

刘元春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1-07-22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本文刊发于3月16日新华网。



本文字数:1320字

阅读时间:3分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GDP增长目标为6%以上。那么,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来自哪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是我们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新旧动能的转换,呈现出高技术行业、战略性新兴板块蓬勃向上气势,特别是在疫情期间,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带来无接触经济快速的发展,带来目前中国高技术行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是要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于基础研究的投放,同时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所以我们在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这一块,应该能够有很好的收获,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很重要的最直接的来源。


第三,向改革要动能。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十九届五中全会进行了很多的战略部署,这当中改革开放依然是主要动能。这两年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一些重点领域的机制体制,特别是政府责任转变这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么这些成绩将会转化为我们这两年在资源配置中的能量。


第四,今年保增长的动能在于我们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宏观经济政策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会使内需有一个释放的过程。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要实施一系列的举措,那么在消费、投资领域都会有结构性的变化,从而在总量上有明显的增长,在短期成为经济增长的动能。


所以把这几个中长短因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应该有很好的信心来保证完成今年6%以上经济增长速度。




延伸阅读

刘元春:提升消费,需要系统筹划


黄石松:实行“弹性退休”或是更好选择


【预告】刘元春 杨瑞龙 连平 陶冬 郭磊 李湛 刘瑞明联合解析: 经济复苏凸显制度优势,政策尴尬呼唤深层改革


刘元春:从“十四五”框架理解政府工作报告


王晋斌:美联储应该会较大幅度提高对通胀的容忍度


郑新业:科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目标和举措


毛振华:大国博弈视角下看RCEP的战略意义与实施的不确定性


邢自强:两会强调RCEP落地,防经济内卷


聚焦“RCEP时代中国的机遇与挑战”,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发布


王晋斌:“过渡期”的信息敏感与资产价格的试探性调整


刘元春:如何看今年的GDP增长目标?2021年中国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黄石松:“延迟退休”需创造更多老年人自我实现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长按关注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智库之一。CMF由人大副校长刘元春,人大一级教授、CMF联席主席杨瑞龙及CMF联席主席,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领衔,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优秀研究力量,同时诚邀知名研究机构专家,聚焦宏观经济动态和前沿性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季度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月度发布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不定期举办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发布专题报告,共累计公开发布研究报告600余份,参与联合研究专家逾500余位。成立15年以来,论坛受到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评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